市場上充斥著一種說法:LED燈珠數量越多,燈具就越亮。
我們先看看這類的廣告:
其實市面中大量廉價的SMD貼片燈珠,每顆僅有0.01W-0.08W。然而許多商家強鉆空子,不敢誠實溝通,簡單粗暴的以數燈珠數量告訴消費者:“一顆燈珠就是一瓦,燈珠越多瓦數越大,燈越亮。”
這種行為簡直是在消遣大眾的智商!
其實燈具的亮度和標稱的瓦數,以及燈珠的顆數沒有必然的關系。
如下圖,該廠家完全用燈珠的顆數來亂標瓦數,對應其電池板和電池容量數據,以及照明時間,明眼人一看就是笑話:這樣算下來,每天燈亮時間只有幾十分鐘。
僅僅只是在外殼上標了100W,其他的配置(44Ah容量的電池、多晶45W的太陽能板)竟然比規范的廠家30W的配置還要低!
其次,真正測量亮度的單位是流明。整燈亮度看光通量。
流明是指對燈具輸出光的測量,它用來指示燈的亮度。瓦數是指燈具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能量。當談到亮度時,更重要的是看燈具的流明等級而不是瓦數。
同樣為15W的LED光源。A品牌光源光效為80Lm/W,而B品牌光源光效為200Lm/W,光通量對比為:
這時我們就會發現,二者雖然是相同的瓦數,但是B品牌的LED光源要更加亮。
再深入一下,A品牌的兩個LED光源14w的光通量(2*15W*80Lm/W)=2400Lm,仍舊不比一個B品牌15w的單個LED光源更亮。
燈珠的好壞取決于原材料,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就是這個道理,淘寶和拼多多上幾十塊錢買的所謂50W,100W,你就當買了個螢火蟲玩具回家好了,其實它大概只有5W-10W,不用指望它能有多亮。
還有一些商家為了噱頭,故意將燈的前段時間設置成“晃瞎眼”模式,然而余電有限,無法支撐余下的漫漫長夜,天黑它也滅燈。
曾經有一個客戶以極高的性價比,買了燈板上密密麻麻滿是燈珠的太陽能燈回去,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就沒有看到這些燈珠同時亮起來過。
品牌的形成是產品經過市場選擇的結果,積累和沉淀的大眾口碑最終形成品牌形象。源碼在太陽能路燈行業從一開始就樹立起了品牌,在光學技術上更是早早提出了采用高光效品牌燈珠,強大的品牌力和產品穩定性一直到今天被行業和客戶所認可。
一顆高光效的品牌太陽能路燈LED燈珠,成本價格大約需要幾毛錢,而那些同尺寸廉價的低光效的燈珠一顆甚至不到一分錢。相差近十幾倍的價格差距完全反饋在使用體驗和整燈的壽命上。而且上百顆低價燈珠堆起來的亮度未必有高成本的燈珠亮。簡單的說拼數燈珠的商家,是在愚弄客戶,從本質上講,基本上是東拼西湊的作坊類企業。
所以說,理智的選擇一款“從此照明不花錢”的太陽能燈是有必要的,不要為愚蠢的數燈珠買單,不要為搶眼球的虛標功率而買單。
關注源碼微信平臺